冯晓泉&曾格格

姓 名:冯晓泉&曾格格
英文名: FengXiaoQuan&ZengGeGe
国 家:中国大陆

9548
粉丝
138
歌曲
56
专辑
56
评论

10岁 荣获全国少年儿童音乐比赛一等奖;
12岁 作为中国儿童代表参加东京“中日影视晚会”;
13岁 荣获首届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牌;
14岁 参加南斯拉夫世界儿童艺术节;
16岁 被中国音协、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团中央授予“北京市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18岁 免试保送入中国音乐学院;
22岁 进入中央民族乐团。
整整十年的专业学习,使冯晓泉在民族器乐包括唢呐、巴乌、管子、葫芦丝的演奏方面掌握了精湛的技艺,并对各地的民歌、劳动号子、小调、戏曲等音乐形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学习。从少年时代即不胜枚举的辉煌成绩似乎已决定了冯晓泉在民族器乐演奏方面无可限量的美好前途。
然而,在1981年的东京之行中,一曲“阿西门的街”却燃起了晓泉对流行音乐的热情与梦想。之后的南斯拉夫之行则再一次使晓泉深深地为欧洲的POP MUSIC CLUB所感动。直到今日,晓泉仍旧可以描绘出当时的陶醉与痴迷。
1984--1987年间晓泉已经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来自西方,来自中国香港,来自中国台湾的较为成熟的流行歌曲,并开始尝试歌曲的创作。之后,便有了那首几乎在一夜间风靡全国的《中华民谣》。94年,《中华民谣》在全国各地的排行榜和各种评奖中可谓硕果累累:
“第六届(通业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作品一等奖;
全国自然美征歌大赛新歌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大金曲奖;
北京音乐台九五十大金曲;
广东十大金曲奖;
95中国电视大赛铜奖;
鞍山“九五金曲颁奖晚会”获“最具希望奖”。
与此同时,晓泉接连参加了许多的大型演出,为一些影视作品配乐,并应歌手、制作的邀请,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歌曲。95年12月1日参加海口全国金鹰奖颁奖晚会的演出;96年,为电视剧《好戏加台》创作并制作音乐和主题曲;96年元月在第三届冬运会义演中获“奉献奖”……这些经历和锻炼无疑使冯晓泉的音乐创作技巧益发成熟,演唱风格更为卓越。
九六年四月,晓泉应歌手屠洪纲的邀请,创作并制作了歌曲《霸王别姬》。这首歌曲成功地将沉寂多年的歌坛宿将屠洪纲再度推向前台,也使大陆寡寡落落九六年音乐舞台为之一震。《霸王别姬》出台即雄踞北京音乐台排行榜四周榜首。各地电台排行榜上,更是佳讯频传,在许多地区,至今仍在榜上。周年五月,冯晓泉为话剧《冰糖葫芦》创作并演唱主题歌。随着话剧的演出,这首歌曲也迅速传遍街头巷尾已,并在北京音乐台排行榜上持续八周至今未下。在不懈的创作尝试中,冯晓泉的音乐事业也一次次推向新的高潮,近而展示了一位年轻音乐人和歌手的出众禀赋和优良素质。无论是作为音乐人在创作上的多产和全面的音乐操作能力,还是作为歌手对于歌曲的演绎表现,无不令人惊叹。
曾格格,原名曾昭斌,1969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新民乐]开创者、中央民族乐团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保护促进会理士、中国抗癌宣传形象大使 、中国敦煌艺术剧院特邀艺术家。被誉为“千年玉笛第一人”, 曾格格自1997年起在国内外大力提倡及推广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并巧妙充分的把竹笛、洞萧、弯管笛、葫芦丝、中国西藏竖笛、巴乌、尺八、排萧、口笛、埙、篪等乐器融汇表现于现代音乐当中。她美丽的形象与高超演奏的完美结合深受观众喜爱,被海内外乐迷誉为[民族时尚音乐的代言人]、[东方神笛]、[新音乐的偶像]。特别是2001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天上人间],向人们展示了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最新结合的开始,向全球的华人展示了民族音乐的创新,使[新民乐]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认知。

冯晓泉&曾格格的留言板